当前位置:内刊研究室首页 >> 内刊建设 >> 论陕西纸媒的产业转型和延伸

论陕西纸媒的产业转型和延伸

2016年05月  作者:林晓鸿  来源:今传媒   浏览次数:0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论   关键词:产业延伸;多元化经营;主报平台   互联网对传媒的冲击迄今已形成了两波。第一波,即新浪、搜狐、网易等大型门户网站的冲击,也可叫互联网PC冲击波,但因PC终端自身的局限性,冲击很大却 ...
内容:

  论

  关键词:产业延伸;多元化经营;主报平台

  互联网对传媒的冲击迄今已形成了两波。第一波,即新浪、搜狐、网易等大型门户网站的冲击,也可叫互联网PC冲击波,但因PC终端自身的局限性,冲击很大却不足以颠覆。第二波则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而展开,也可以叫做智能移动端冲击波,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APP等新媒体完全改变了信息的生产、传输及阅读模式。这次,对传媒尤其是纸媒来说,带有致命性的打击。今天的纸媒要有“凤凰涅磐”的勇气和背水一战的心态,积极转型迎接挑战。

  一、传统纸媒转型的三条道路

  面对一波一波的冲击,全国报纸纷纷打起了转型大旗,有人“鸡蛋不放一个篮子”,依托苦心经营多年的媒体品牌,延伸产业链进行多元化经营;有人长袖善舞,利用已有的资本市场优势,迅速切入互联网新兴产业;也有人巍然不动,坚信“新闻不死”、“内容为王”的理念,坚持走新闻专业主义的路子。

  (一)依托主报,延伸产业链,多元化经营

  第一条道路,中西部地区媒体走的比较多,目前典型的有河南的大河报系、湖南的潇湘晨报系、陕西的华商报系。大河报所系目前拥有21家公司,经营领域涉及印刷、户外广告、物流发行、图书出版、教育、酒店、房地产、金融等领域,年完成经营收入超20亿元,资产总额超过29亿元[1]。

  (二)兼并重组,资本运作,整合固有传媒

  上海、浙江媒体更擅长的方式,其中的典型代表当属浙江日报(浙报传媒),在具有战略眼光的社长和董事长高海浩的带领下,以32亿收购两家在资本市场最热门的手游公司,迅速奠定了浙报传媒在智能移动终端游戏市场的大佬地位,股票价格也从2013年初的11元一路高歌猛进到50元左右[2]。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上海报业和文广两大传媒,也在走这条路,尤其是被韩正从资本市场召回的黎瑞刚,其领衔的上海文广改革,更是让人充满了期望和遐想。

  (三)人才优先,内容为王,打造权威媒体

  典型的当属广东的南方报系。南方报业集团自创立以来以其不可替代的权威性、公信力和高品质的新闻产品,在全国树立主流政经媒体地位。每隔两三年,集团就会有一批报人脱颖而出,至今共有60多位三四十岁的年轻报人成为核心中层,独当一面,甚至有人将南方报业称为媒体人才的“黄埔军校”。

  二、陕西报纸的产业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传媒业竞争激烈。目前,各家纸媒都出现下滑,只是程度不同,因此转型刻不容缓。结合西安所处的地域、文化、舆论、市场等各方面社会形态来考量,选择第一条和第三条齐头并进、融合发展的道路,或者不失为一种现实的、可操作的选择。即:集团层面找准定位、向上向下延伸产业链、多元化经营;报系层面细分市场、多轮驱动、进行传媒产业的整合延伸。

  (一)集团层面:产业延伸及多元化经营

  一家真正的传媒集团,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法人,其次它应该是一个产业明晰、管理构架明晰、企业文化明晰的经济体,当然也必须是一个战略、人才、资本紧密结合的投融资控股平台。因此在集团层面选择走延伸产业链、多元化经营的道路。细分起来,集团内部可以形成以下多个产业群共同发展的经营模式。

  1.主报平台化。结合陕西实际,对报系层面进行重新定位与整合,形成一个强大的、差异化发展的、互相补充的、多元化的报系,将报纸产业尤其是主报,打造成为一个发展其它产业的依托和平台。

  2.新媒体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全新传播渠道、呈现载体、经营方式的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将其进行整合,以互联网思维市场化运作、更新新闻、经营理念,围绕主报平台进行互补性、创新性发展培育,形成新媒体集群。

  3.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十八大提出,我国要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文化创意产业正在蒸蒸日上的发展,传统媒体更应该借此春风,积极拓展,化危机为转机,依托主报平台,多条触角延伸,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1)票务。文化消费正处在一个急剧上升期,市场极为火爆,依托主报平台,创办票务公司,代理售票送票业务,以广告交换、新闻及活动策划换取电影、音乐会、体育比赛、高端论坛等门票,将其出售挣取利润。

  (2)演出。独家或联手其他机构,策划组织演唱会、音乐会、话剧、舞台剧、儿童剧等,也可联手景区打造类似《长恨歌》的“印象”系列。

  (3)会展。会展是个朝阳产业,西安具有良好的产业环境,几家报纸皆拥有政府资源,每年也在举办车展、房展等固定展览活动,因此可以大力拓展延伸,承接各种类型会展业务。

  (4)影视。创办或投资影视公司。在影视界,有“无陕不成军”之说,影视产业是个“四两拨千斤”、轻资产产业,一个好的项目就可赚取几十倍几百倍的惊人利润,《泰囧》的六千万投资和十三亿票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影视公司便是2013年中国股票市场里的大黑马。

  4.户外广告产业集群。拓展广告经营领域,“上天入地”、“登堂入室”,利用报社的政府资源优势,进军户外广告业(高速公路、城市路牌、广场LED大屏、机场);伴随着西部城市陆续开通的地铁高铁,广告资源甚是丰富,可以大力拓展,抢占先机。潇湘晨报就以7.9亿元拿下了长沙刚开通的地铁2号线10年广告独家代理经营权。电梯广告、出租车广告,阅报栏以及报亭广告,将这些新资源与报纸固有版面广告进行融合促进,打造报业集团第四产业集群——广告经营集群。

  5.中介代理产业集群。依托报纸平台、新媒体和传统广告,进军房地产策划营销、书画艺术品收藏销售、典当拍卖等中介产业。最近一段时间《华西都市报》正在开足马力代理销售绿地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示例。发展中介产业说通俗了就是“用策划和版面,换取房产代理权,实现双赢,挣取代理费和价格差”,并不是简单的“版面换房子”。

  (二)报纸层面:细分市场,为读者“精准传播”

  面对互联网一波猛似一波的冲击,不少优秀媒体人已从最初的慌乱、绝望、无所适从中走了出来,开始了理性的思考:新媒体是一种渠道载体的改变,还是对传统媒体的彻底颠覆?新闻会死吗?新闻人会消失吗?答案是否定的,新闻不会死,只是要主动换马甲,扬长避短,要更符合互联网时代受众的需求;新闻人不会消失,但要自我革命,用互联网思维“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南都周刊》一期“起底王立军”就是最好的例证,一时洛阳纸贵,在淘宝上竟然出现100元一本的疯抢局面。《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等也逆势增长,页码以每年百分之三四十的速度飙升,世界十大大众名牌里有六七家在此大批量投放广告。因此,细分市场,重新定位,重竖“内容为王”理念,就显得尤为迫切。

  1.准确定位,各报重新分工。在传媒集团里,都市报和党报的重新分工和差异化发展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党报主要做好政策宣传工作,都市报则应弃碎片化,竖起深度、观点、图片大旗,让读者能慢下来、静下来、内心柔软下来,有所收获、开阔、感悟。

  2.发展子报,填补市场空白。报纸现有的读者群里有幼儿、中小学生、大学生、青壮年上班族、老年人,每个群体都有庞大的数量,这也就意味着庞大的市场,而一张都市报无论如何尽善尽美都是无法同时满足这么多族群的。这时梳理子报,重新定位,深耕细作,做大做强。

  (1)老年报。中国未富先老,提前进入老龄社会,这是一个庞大的人群,人虽近夕阳,可银发经济却是金光闪闪。潇湘晨报系的《快乐老年报》,2013年底发行量突破130万份,进入全国纸媒发行的前五,已经开始大规模盈利。具有战略眼光的浙报传媒高海浩,也正在着手用大数据细分读者,为老年人奉上专门的资讯套餐。因此,老年报在如今不景气的市场下,前景可期。

  (2)地铁报。据权威数据显示,全国城轨线路进入通车高峰期,2014~2016年3年内累计新增通车里程较2011~2013年提升94.7%,大城市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地铁作为出行的首选方式。面对城市里每天几百万的最年轻、最有消费意愿的上班族,地铁报势必将成为广告商的新宠,为报业带来全新利润增长点。

  (3)消费报。西安在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年轻时髦的年轻人,现代时尚新潮的生活方式不断涌现,可陕西和西安并没有一张类似《精品购物指南》《外滩画报》《周末画报》《申江服务导报》的时尚生活类的报纸,这其实是一个令人兴奋异常的空白市场。

  (4)学生报。西安作为西部五省的领头城市,教育资源异常丰富,在全国都居前列。西安媒体可以与大学出版社合作,以及西安本土的《童话世界》《少年月刊》《小哥白尼》等杂志联手,专门针对中小学生打造一系列的儿童少年读物,让学生寓教于乐。

 

 

最新 . . .

· 《金华日报》《金华晚报》同时调整版面
· 毛泽东与《红色中华》报
· 楚天都市报全媒体平台更名为“极目新闻
· 抗疫战场,党报人在坚守
·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发布
· 报纸如何迎接“直播时代”新浪潮
· 传统品牌何以历久弥新
· 《长江日报》坚持开门办报 聚起"编外"
· 《湖北日报》战“疫”报纸入藏国家博物
· 活跃在党报上的通讯员
· 科技期刊编辑应做好“科学守门人”
· 《财经》年会在京举行
· 第九届人文社科集刊年会聚焦高质量发展
· “开门办报”之新解
· 《飞天》庆祝创刊70周年
·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上线北京日报客户端
· 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年会在湘召开
· 国内新闻纸市场明年或迎新挑战
· 四十五篇(组)文章入选第四届“期刊主
· 论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理念的三个转变

相关 . . .

· 企业内刊如何激发员工写稿热情的方略
· 浅谈企业报记者的职责与使命
· 企业报版面策划之我见
· 浅谈新闻写作中数字的运用
· 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认知中的责任
· 内刊:约稿的技巧
· 企业文化:为中广核集团扬帆远行导航
· 企业内刊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 内刊:怎样发现新闻 怎样表现新闻
· 内刊的跨企业合作之道
· 内刊的跨企业合作之道
· 发挥企业内刊的特殊作用
· 企业报“三忌”
· 怎样办好企业报
· 如何让内刊更有影响力
· 传媒业发展新趋势
· 如何办好外向和内外兼顾的内刊
· 报小天地宽——关于区县报的几点思考
· 企业传媒功不可没
· 加强科技信息传播 办出单位内部报刊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中国新闻培训网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