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刊研究室首页 >> 内刊建设 >> 2015年报业关键词

2015年报业关键词

2016年05月  作者:卓宏勇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浏览次数:0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关键词:休刊 非公资本 报刊摊派 驻地方机构   中国报业告别了喜忧参半的2015年,迎来了更加充满挑战的2016年。在2015年,部分报社经历了发行量、广告收入滑坡,经历了内容影响力下降、版权保护困难, ...
内容:

 

  关键词:休刊 非公资本 报刊摊派 驻地方机构

  中国报业告别了喜忧参半的2015年,迎来了更加充满挑战的2016年。在2015年,部分报社经历了发行量、广告收入滑坡,经历了内容影响力下降、版权保护困难,经历了骨干员工跳槽、人均工资缩水……在一系列困难面前,有的报社放弃了社会责任社会效益,刊登非法广告、搞报刊摊派;有的报社无奈休刊停办,黯然退出市场;更多报社已不再唉声叹气,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变革,在深挖报业主业的同时,鼓励内部创业,加速媒体融合,进军文化产业相关领域,找到趟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一:休刊停办

  2015年,受新媒体冲击,传统报业普遍面临读者流失、广告下滑、盈利降低、发行量缩水等挑战,纸媒休刊停办的真实案例继续在国内乃至全球上演,给报业“寒冬论”“消亡论”增添了新的注脚。

  7月1日,云南《生活新报》休刊。该报于1999年正式出版发行,主管主办单位云南省残疾人联合会,曾在报业竞争激烈的昆明占有一席之地。2015年6月,《生活新报》的讨薪纠纷经微博广泛传播和媒体报道后,引起业界关注。据媒体报道,该报停刊时,部分采编人员已有半年没有领到工资。6月30日该报没有付印,7月1日正式休刊。

  9月21日,湖南《长株潭报》休刊。该报于2009年4月由《湖南经济报》更名而来,2011年6月6日正式创刊,由湖南出版集团投资、潇湘晨报主办,是一张面向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发行的都市生活报。创办不到5年无奈停办,该报在休刊词中表示,“根据调整报刊定位,优化报刊结构的要求,长株潭报将腾出更多人力资源开发新业态,寻找新契机。”该报休刊除了纸媒大环境影响外,与自身定位、报业同质化等均有关系。

  9月28日,创刊30年的《上海商报》发布公告称,自2015年10月1日起停刊。该报号称上海发行量最大的财经类日报,但与《第一财经日报》《上海证券报》等相比弱势很多,办得一直不温不火。对其停办原因,有媒体分析称,“母公司世纪集团为上市需要剔除不良资产”。另外,岁末年初,曾一度影响较大的上海两张文化生活类报纸也宣布停办,一张是《上海壹周》,自2015年11月起休刊;另一张是《外滩画报》,于2016年休刊。

  在12月底,还有两张报纸的纸质版永远停留在了2015。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今日早报》、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都市周报》出版最后一期后均登出停刊公告,宣布在2016年停止纸质版报纸的发行,转战新媒体领域。

  2015年,我国共有报纸1912种、期刊9966种。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今后仍将会有一批资不抵债、质量低劣、毫无市场竞争力的纸媒停办退出市场。从劣币驱逐良币的角度看,死掉一批在市场上生存不下去的报刊,未必不是媒体界的幸事。

  关键词二:非公资本

  在传统媒体感慨寒冬来临之际,非公资本却看好媒体的影响力和较低的估值,在2015年积极寻求机会进入媒体。

  这里的大手笔是阿里巴巴公司,此前该公司不时被媒体负面新闻侵扰,2015年则大举进军各类新旧媒体。5月,阿里巴巴与北京青年报社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在物流、O2O等方面展开战略合作。6月,阿里出资12亿元参股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9月,阿里联手财讯集团、新疆网信办打造无界新闻客户端。10月末,阿里与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封面传媒”,携手打造“个性化定制”的新型主流媒体。12月,阿里宣布收购南华早报,包括《南华早报》纸质版和网络版、杂志和户外媒体等全部业务。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今日头条公司,这家号称“我们不生产新闻,我们是新闻的搬运工”的APP类公司,在2015年为补充自有内容短板开始扶持自媒体。9月8日,该公司推出“千人万元计划”,在一年内确保至少1000个头条号创作者,单月至少获得1万元的保底收入,且重点扶持100个以上“群媒体”,单月至少获得2万元的保底收入。今日头条通过给创作者输送利益来聚拢优质内容,已经具有了媒体的属性。

  与上述互联网公司不同,还有为数众多的非公资本进入传统媒体的发行、经营等领域,有的甚至突破政策界限影响到报刊的采编环节。今后,各类非公资本还将继续投资新旧媒体,因为随着技术的更新,信息传播平台越多,优质内容越是稀缺。

  关键词三:百强报刊

  继2013年首次推荐“百强报刊”后,2015年9月1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了第二届“百强报刊”评选推荐。这是对报刊创新发展成果的又一次检阅,共有《人民日报》《读者》《细胞研究(英文)》等299种报刊入选。

  参与百强报刊推荐的评委们普遍认为,这些百强报刊有的以内容质量站在影响力的高峰上;有的在媒体融合上始终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弯道超车;有的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让同行刮目相看;有的在学术影响和学术规范上与国际学术大刊齐头并进。梳理此次入选的百强报刊,共有如下特点:

  一是名报大刊精品荟萃,代表了我国报刊的最高水平。中央主要大报基本进入推荐名单,各省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报纸榜上有名。例如,中央第一大报《人民日报》,经过几年的转型发展,传统媒体方面的影响力向新兴媒体领域拓展,不断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目前《人民日报》已经从一张报纸,发展成为拥有报纸、网站、电子屏、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多个类别、数百个终端载体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第二次入选百强的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迎来创刊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12月25日视察该报时对报社给予充分肯定。

  二是覆盖面广,细分度高,品种和地域分布均匀。299种报刊种类齐全,地域分布均匀。从种类上看,本届百强报刊品种丰富,覆盖面广,细分度高。既有时政类、财经类、少儿类、文学类、艺术类、时尚类等大众化传播报刊,也有细分学科、专业的分众化传播报刊。

  三是表现出报刊优质资源与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特点,名报名刊多集中于经济文化大省和教育、科研资源较强的国家队。例如,山东大众报业集团大力发展报纸产业,形成了年利润近5亿元的报业支柱板块。作为全国首家媒体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省级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加快推进以用户为中心的融合发展和创新转型,努力构建互联网枢纽型传媒集团。2014年,浙报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66亿元,净利润6.11亿元,其中来自互联网业务的营收占40%,利润超过50%。另外,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也仍有部分优秀报刊进入,这些报刊甚至成为当地的文化“名片”,比如陕西的《华商报》等。

  在当前传统报刊发展遭遇困境的情况下,总局推出百强报纸、百强社科期刊和百强科技期刊,为业界明确了方向,树立了标杆,使报刊界学有目标,赶有榜样。

  关键词四:媒体融合

  2015年媒体融合加速,报业“深耕主业、多元开拓、加快转型、融合发展”的趋势较为明显。报业采编平台改造稳步推进,内容产品更加丰富,技术水平得到提升,用户规模持续扩大,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融合发展取得了良好开局,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

  一是以自身优势打造细分市场的新闻客户端。4月15日,南方报业下属的南方都市报推出了并读新闻客户端。10月23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南方+客户端上线。南方+试图打造融“新闻、服务、社交”于一体的平台型移动互联网产品。南方并读独特之处在于读者参与广告分成,打造全球首家“读者获利”新闻平台。10月28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华西都市报社与阿里巴巴集团组建封面传媒,以新闻客户端为主打,以The cover.cn网站为基础,涵盖微博、微信、视频、数据、论坛和智库等,逐步推出多个垂直细分范畴的产品矩阵。

  二是纷纷组建 “中央厨房”式全媒体采编平台。以“中央厨房”式新型全媒体采编发空间揭幕和一批新技术系统的启用为标志,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7月7日启动运行。12月29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系统进行演示,尝试全新采编流程、工作机制,探索新闻产品“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天滚动、全球覆盖”的新模式。

  三是鼓励创业。浙报集团通过“传媒梦工场”平台,组织“新媒体创业大赛”、实施新媒体领袖计划、建立“中国新媒体第一创业孵化基地”,以期发现有增值潜力的新项目进行投资和孵化。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拿出300万元新媒体基金,鼓励员工尝试新媒体项目。华西都市报实施创客行动,报社既做好资金支持,又提供制度保障:拿出50万元用于征集创业金点子活动,拿出100万元和1000万元分别作为创业培训和创业投资的专项资金。报社还规定,员工不用辞职就可创业,报社提供全程创业辅导,管理团队可给予期权、股权激励。

  2016年,报业如何在坚持纸媒品质的同时,提升用户对自身内容和产品的注意力和关注度,进而留住用户,仍然是报人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的严峻挑战。

  关键词五:报刊摊派

  报刊摊派是个老问题,几乎每年管理部门都会发文强调确保党报党刊发行,同时禁止搞报刊摊派。2015年10月,在报纸发行量不断下跌、部分报社搞软摊派软指标之际,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了报刊摊派治理专项行动。

  10月22日,中宣部召开2016年度党报党刊发行暨报刊发行秩序专项整治工作视频会议。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度〈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发行工作严格规范报刊发行秩序的通知》精神,一手抓重点党报党刊发行,一手抓违规发行专项整治,划好“红线”,切实规范报刊发行秩序。

  11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开展报刊发行秩序专项整治的通知》,在全国开展报刊发行秩序专项整治。要求不得以党报党刊名义搭车发行其他报刊;不得采取电话通知、下发报刊订阅建议表、扣发工资等手段强行或变相摊派发行其他报刊;不得利用登记、年检、办证、办照、收费、评比等职权强行要求服务和管理对象订阅报刊;不得将乡镇、村级组织等基层单位订阅报刊情况与工作考核、评优达标挂钩。

  据了解,2015年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及时查处纠正了一批报刊违规发行行为。同时,在报刊年度核验中,对196种严重违规、质量低劣、无有效发行量的报刊予以缓验,对14种停办注销。

  关键词六: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

  有的记者站在地方上搞敲诈勒索,成为基层一害;有的名为驻地记者,其实基本不写报道,主要是搞发行和经营;有的号称中央新闻网站驻地方频道,几乎沦为层层转包的皮包公司。2015年,中央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持续多年的乱象得到了根本的治理。

  2014年10月30日,中宣部、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清理整顿中央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的通知》,部署开展中央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清理整顿工作。一年多来,管理部门大幅压缩了一批驻地方机构。截至2015年底,本次清理整顿共涉及中央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3184个,撤并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1181个,撤并机构数占机构总数37%。本次清理整顿共涉及原有机构人员11616人,清退驻地方机构私自聘用、身份信息虚假以及存在违规问题的人员1435人,占人员总数12%。

  结合这次清理整顿工作,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还深入集中清理党政机关人员兼职从事新闻采编工作、违规持有记者证。2015年,共取消了2000余名党政机关人员领证的考试资格,驳回了500余名涉嫌兼职的党政机关人员的领证申请,对234名违规持证的党政机关人员予以终止记者证使用或注销记者证。本次清理整顿工作中,共终止公务员兼职791人。

  清理整顿中央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是中央部署的重大专项工作,是综合整治新闻传播秩序“组合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项工作,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批示、提出要求,并对取得的成绩充分予以肯定。

  (作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报刊处处长)

 

最新 . . .

· 《金华日报》《金华晚报》同时调整版面
· 毛泽东与《红色中华》报
· 楚天都市报全媒体平台更名为“极目新闻
· 抗疫战场,党报人在坚守
·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发布
· 报纸如何迎接“直播时代”新浪潮
· 传统品牌何以历久弥新
· 《长江日报》坚持开门办报 聚起"编外"
· 《湖北日报》战“疫”报纸入藏国家博物
· 活跃在党报上的通讯员
· 科技期刊编辑应做好“科学守门人”
· 《财经》年会在京举行
· 第九届人文社科集刊年会聚焦高质量发展
· “开门办报”之新解
· 《飞天》庆祝创刊70周年
·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上线北京日报客户端
· 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年会在湘召开
· 国内新闻纸市场明年或迎新挑战
· 四十五篇(组)文章入选第四届“期刊主
· 论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理念的三个转变

相关 . . .

· 企业内刊如何激发员工写稿热情的方略
· 浅谈企业报记者的职责与使命
· 企业报版面策划之我见
· 浅谈新闻写作中数字的运用
· 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认知中的责任
· 内刊:约稿的技巧
· 企业文化:为中广核集团扬帆远行导航
· 企业内刊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 内刊:怎样发现新闻 怎样表现新闻
· 内刊的跨企业合作之道
· 内刊的跨企业合作之道
· 发挥企业内刊的特殊作用
· 企业报“三忌”
· 怎样办好企业报
· 如何让内刊更有影响力
· 传媒业发展新趋势
· 如何办好外向和内外兼顾的内刊
· 报小天地宽——关于区县报的几点思考
· 企业传媒功不可没
· 加强科技信息传播 办出单位内部报刊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中国新闻培训网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