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刊研究室首页 >> 内刊建设 >> 《岩石学报》三十年办刊经验及特色

《岩石学报》三十年办刊经验及特色

2016年06月  作者:董 策 俞良军 陈 辉  来源:今传媒  浏览次数:0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关键词:《岩石学报》;办刊经验;学术质量;数字出版平台   《岩石学报》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5年1月,创刊伊 ...
内容:

 

  关键词:《岩石学报》;办刊经验;学术质量;数字出版平台

  《岩石学报》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5年1月,创刊伊始为季刊,2004年改为双月刊,2006年以后改为月刊。本刊于2000年被SCI收录,是我国地质学领域唯一被SCI收录的中文期刊。本刊创刊30年中获得诸多荣誉和奖励,这些成绩的取得既与各级政府及主管、主办单位的关怀、扶持有关,也是《岩石学报》编创人员积极进取、严谨求实、辛勤耕耘的结果。下面具体谈一下本刊的办刊经验和特色,以期对广大出版同行有借鉴作用。

  一、获奖情况

  本刊近年获得2008-2011年度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示范项目(B类)资助,2012-2014年再度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C类)资助。2013-2015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12-2015年连续4次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其中,在2012年、2014年和2015年自然工程类总排名分别位居第10名、第17名和第14年,中文类排名均为第1名[1-3]。入选“第3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即“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今年荣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四期(2015-2017年度)项目资助。最近被EI收录,为与国际出版集团Elsevier公司的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影响力指标

  《岩石学报》近几年发文量一直保持在310篇左右,期刊被引频次保持稳定增长(图1)。2012年本刊的JCR影响因子为1.117,总被引频次为3487;2013年本刊的JCR影响因子为1.224,总被引频次为4306;2014年本刊的JCR影响因子为1.455,总被引频次为5195(图2)。2012年本刊的CSCD影响因子为1.8444,总被引频次为5888;2013年本刊的CSCD影响因子为1.8736,总被引频次为6707,分别在学科内排在第一和第二位(表1、表2)。在2013年度中国科技期刊CSTPCD地学类期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排名中,《岩石学报》分别获得第一和第三位(表3)

  汤森路透发布《201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研精英》报告,评估了21个大学科领域内2002年至2012年间被收录的论文。他们跟踪了同年度同学科领域中引文影响力排在前1%的高被引论文的作者。这些精选的高被引论文代表了科学界公认的最重要且有用的研究。中国共入选了152位。在地球科学高被引研究者中,中国10人,其中9人曾在《岩石学报》上发表过文章,反映《岩石学报》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三、学术质量建设

  1.发挥编辑委员会

  主编所领导的编委会是期刊的学术领导和决策机构,体现了学术期刊的核心力量,决定着刊物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主编是学术期刊的灵魂,主编必须在其所属专业领域享有盛名,熟识领域里精英专家,了解该领域最新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并掌握其研究进展状况。编委会的组织规模、人员构成及学术水平对期刊的建设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期刊编委的作用就是给期刊审稿、组织稿件,与国内外同行深入交流,在世界范围内对期刊进行宣传,扩大期刊的综合影响力。

  《岩石学报》编辑委员会正实现专业化和年轻化的转型,编委由6位院士、11位国家“863”、“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7位国家杰出青年学者、7位长江学者、3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教授组成,平均年龄56岁。编委会人才荟萃,把握学科最新研究动态,有针对性地精心策划和组织专题,积极为刊物撰稿、组稿、荐稿及审稿,为期刊发展与品牌建设提供支撑与指导。编委会在扩大对外交流,提高本刊影响力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完善审稿专家队伍

  《岩石学报》的审稿专家队伍不止局限于本刊编委会成员,而是根据不同文章的内容选定相关研究方向的专家,目前本刊已建立千余人的审稿专家库。密切关注“三高”作者:高层次、高水平、高产出;密切关注“三重”专家:重点机构、重大项目、重要工作。把这些优秀人才积极纳入本刊的审稿专家库,使他们即是本刊的作者又是本刊的审稿专家,为本刊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供新鲜血液。

  3.提高编辑队伍素质

  创刊30年来,《岩石学报》在学术质量、编校水平及装帧设计方面均实现了质的飞越。通过多年办刊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积累,编辑的各项素质在逐步提高。目前的编辑队伍均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其中硕士1人、博士2人,编审1人、副编审1人、编辑1人,整体呈合理的梯队布局,实现老中青三代的优化配置。

  4.提高审稿及编校质量

  《岩石学报》杂志自创刊后一直严格遵守办刊宗旨,树立了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地选用稿件,通过三审(编辑初审、相关专家外审、主编终审)决定稿件的录用。由本刊编辑部和勤云公司联合研制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付诸应用后,从根本上解决了投稿阶段的“一稿多投”问题。该系统可以显示“一稿多投”稿件所投杂志名称以及文章的相似度,这在地学期刊中还是首家具有该功能的期刊。另外,运用该系统对所投稿件进行查重,凡重合率在20%以上者视为学术不端文章,一律不予录用。对于已录用的稿件编辑都要进行认真加工核对,并采用三校、互校、主编把关制度,差错率一直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加工水平都达到了同类杂志的较高水平,得到了期刊界的普遍好评。

  四、未来发展规划

  1.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

  《岩石学报》在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方面与国际知名期刊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很多工作仍需加强。首先,树立精品期刊,发挥综合优势,进行学术经营,维护学术声誉,提高学术质量,扩大学术影响,带动学科发展;其次,在编委会建设方面,调整编委会的人员结构,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更好地发挥编委会的作用;再次,在编辑队伍建设方面,更加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提升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科学素养;最后,注重刊物学术质量及编辑质量,紧跟学科前沿组稿约稿,策划热点专刊,加大期刊的宣传力度,提高推广效果。

  2.数字化期刊出版平台

  全球化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国际大的出版传媒集团(Elsevier、Springer等)打着OA期刊的旗号对我国期刊界进行不断的蚕食。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科学研究,而广大科技工作者却把最前沿、最优秀的成果发表在国外期刊上,这造成资金和稿源的双重浪费。因此,中国出版传媒界应建立适用于本国期刊的出版平台,而不应被国外出版传媒集团所同化和侵蚀。目前,一些期刊已建立自己的网站,虽具有投稿、审稿、录用、提前发布等功能,但仍属单刊或多刊系统而非群系统。今后,我国应建立统一的期刊出版平台,在技术成熟的条件下实现语义出版,到那时语言已不是障碍,会使各种资源最大程度上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

  3.期刊发展的战略定位

  在今后的办刊工作中将继续紧跟国家文化产业改革步伐,推进出版产业的技术革新和发展,转变期刊的发展方式,提升期刊创新发展能力。《岩石学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明确期刊战略定位,即立足国内,放眼国际,坚持学术质量第一,走学术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将数字化、网络化、集团化运作与传统模式有机结合,打造具有综合实力的精品名刊,更好地为广大作者和读者服务。

  五、结 语

  最近,《岩石学报》荣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四期(2015-2017)资助,资助项目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 50项目和学术质量提升项目,资助金额为90万。在该项目的支持下,本刊将会开展一系列工作。首先,本刊拟用十年时间窗口期,以SCI和CSCD的引用率为评价指标,对这一时段发表的高被引论文给予奖励并颁发优秀论文证书,鼓励作者将优秀论文发表在国内中文期刊上,提高中文期刊对优秀科研成果的凝聚力;其次,积极参与学会牵头组织实施的“中国地学信息资源网”建设;再次,拟参与面向未来的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建设,争取实现论文在通过评审之后即时发表;最后,在今年实现《岩石学报》网刊上线,以期通过网刊,缩短发稿时滞、提升发稿能力,增强期刊市场竞争力。

  面对荣誉和挑战,《岩石学报》清醒地意识到:昨日荣光只能缅怀,明日辉煌仍需开拓。广大编辑同仁要同心协力,打造“双效”“双爱”期刊[11]。作为中国地质学期刊的一员,必须革除当前科技界的陋习,不为名利所惑,不急于求成,艰苦奋斗,求真务实,为中国的科技期刊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新 . . .

· 《金华日报》《金华晚报》同时调整版面
· 毛泽东与《红色中华》报
· 楚天都市报全媒体平台更名为“极目新闻
· 抗疫战场,党报人在坚守
·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发布
· 报纸如何迎接“直播时代”新浪潮
· 传统品牌何以历久弥新
· 《长江日报》坚持开门办报 聚起"编外"
· 《湖北日报》战“疫”报纸入藏国家博物
· 活跃在党报上的通讯员
· 科技期刊编辑应做好“科学守门人”
· 《财经》年会在京举行
· 第九届人文社科集刊年会聚焦高质量发展
· “开门办报”之新解
· 《飞天》庆祝创刊70周年
·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上线北京日报客户端
· 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年会在湘召开
· 国内新闻纸市场明年或迎新挑战
· 四十五篇(组)文章入选第四届“期刊主
· 论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理念的三个转变

相关 . . .

· 企业内刊如何激发员工写稿热情的方略
· 浅谈企业报记者的职责与使命
· 企业报版面策划之我见
· 浅谈新闻写作中数字的运用
· 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认知中的责任
· 内刊:约稿的技巧
· 企业文化:为中广核集团扬帆远行导航
· 企业内刊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 内刊:怎样发现新闻 怎样表现新闻
· 内刊的跨企业合作之道
· 内刊的跨企业合作之道
· 发挥企业内刊的特殊作用
· 企业报“三忌”
· 怎样办好企业报
· 如何让内刊更有影响力
· 传媒业发展新趋势
· 如何办好外向和内外兼顾的内刊
· 报小天地宽——关于区县报的几点思考
· 企业传媒功不可没
· 加强科技信息传播 办出单位内部报刊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中国新闻培训网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