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微”不至的文化光芒2017年11月 作者:张 坤 来源:(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 浏览次数:0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紧紧围绕文化建设战略,坚持文化自信理念,秉持“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进步”的办报宗旨,中国青年报运用全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引领青年人树立正确 ...
内容:
紧紧围绕文化建设战略,坚持文化自信理念,秉持“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进步”的办报宗旨,中国青年报运用全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引领青年人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 “假如曾当过报刊主编的马克思活在今天,在说出‘通过油墨向我们的心灵说话’这句名言后,可能会再加上一句——‘通过网络向我们的心灵说话’。 假如秉持‘以言报国之微志’的梁启超活在今天,也许会将这份对报人的勉励,分享给网络社交平台上的‘微友’们。 穿越时光,这些闪光的文字依然激励和鞭策着我们。 无论是通过‘油墨’还是‘网络’,无论是‘微信’‘表情包’‘小程序’,还是‘网红’,新闻的传递总是充满文化的力量。 文化的光芒无‘微’不至,其魅力和价值体现于百姓日常而不觉当中。 ……” 这是今年初,我写的评论员文章《文化的光芒无“微”不至》的开头,也表明了2017年,我们将努力从“24小时中青报在线”向“24小时中青报随手看”转型,追求中国青年报特色的“融媒小厨”大情怀,更多地增加人文关怀与现实关照的结合度,增加青年文化、时尚文化、红色文化的结合度,增加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结合度,使得与时代同行、为青春喝彩的中国青年报,更加触手可及、不忘初心、厚重深刻、精神焕发。 一、全媒体时代创新文化报道理念 中国青年报一直坚持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始终把文化报道置于核心业务领域,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制作和输出了一大批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专业性强、可读性高、渗透力广的文化报道。力图透过文化的光芒,照亮亿万读者的心,增加受众文化自觉,提高受众文化素养,引领青年人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让文化的芬芳散发到每一个角落。 全媒体时代下,中国青年报在纸媒端、PC端和移动端均设有独立版面和频道,予以支撑文化报道快速落地。纸媒端设有《文化阅读》《文化地理》《国学·书院》《旅游文化》《圈里圈外》等版面;PC端设有新改版的文化板块,页面设计古朴典雅,栏目体现传统文化特色;移动端APP设有文化类栏目,及时发布新闻稿件。报社依托三端进行文化输出,且侧重向移动端发力,强调将传统文化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重视青年文化动态及其文化观的引领。 二、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实际上与文化传统和积淀息息相关、一脉相承。中国青年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为中华文化光辉照耀下的德,包含“个人之德”“家庭之德”“公民之德”“国家之德”。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要从知行合一上下工夫,在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改革创新中打造传世精品。 中青报一方面积极报道饱含传统文化精髓的优秀文艺作品,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软实力”;另一方面,以中华文化之思想智慧,从不同维度探求人类安身立命、持久幸福之道,倡导向上向善好活法,积极引导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年的开篇社评《文化的光芒无“微”不至》,阐述互联网时代下媒体人仍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提高文化自觉,向读者传递向上向善的温暖。 (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 (作者为中国青年报社社长、总编辑)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