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老编老记们的深刻感悟2017年11月 作者:秦 雪 来源:(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 浏览次数:0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笔者在浏览有关新闻业务研究文章时,看到不少老编辑、老记者在文中都写下自己独特的感悟。这些感悟缘于新闻业务探讨,但却睿智、深刻、有哲理。读后颇受启发,随即整理了一些篇章,供大家参阅。
人 ...
内容:
笔者在浏览有关新闻业务研究文章时,看到不少老编辑、老记者在文中都写下自己独特的感悟。这些感悟缘于新闻业务探讨,但却睿智、深刻、有哲理。读后颇受启发,随即整理了一些篇章,供大家参阅。 人民日报总编辑李宝善最近就制作标题指出:“好标题的标准大家有共识,文字讲究、形象生动、妙趣横生、利于传播等,这些都对。但对人民日报来说,更要注重标题的思想含量,要坚持思想性第一,不能让趣味性压倒思想性。‘厚重’是最值得我们追求的韵味。” 永州日报社副总编辑蒋剑翔说:“写作其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写文章就如砌房子,有了事实,有了题材,有了方块字,就如有了砖,有了瓦,有了钢筋、水泥,这文章怎么写,这房子怎么造,全看你的手上功夫。你可以把房子建成北京的四合院,也可以把房子建成欧式风格的宝塔尖;你可以把文章写成精致的小消息,也可以把文章写成洋洋洒洒的报告文学,只要你有这能力,一切都有可能,一切都是正常的。”(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 辽宁日报记者郭继友说:“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往往特别看重细节。有人说:主题是‘魂’,结构是‘骨’,细节是‘肉’。人没有肉只能叫骷,文章没有‘肉’就干巴、僵硬,难以达到真实、感人的效果。” 聊城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总编辑朱茂明谈到出精品时说:“我们的办法之一是给记者‘下单子’。俗话说‘脚底板下出新闻’,但对于缺乏经验的年轻记者,一头雾水地下基层,通常只会眉毛胡子一把抓,采写不出有分量的稿件。提前‘下单子’可以让记者做到心中有数,在采写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聊城日报各采访部室每周都把报道重点列出清单,要求每个记者及时填写上报新闻策划表,带着任务选题跑基层联系点,保证了采访的质量,为打造头版头条新闻精品奠定基础。” (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