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副刊是个必然选择2017年11月 作者:龚学明 来源:(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 浏览次数:0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在全新的阅读格局下,做大副刊是个必然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读者已呈现分层化、多样性和个性化特点
从单纯的纸质阅读,到电脑、手机等屏面阅读和纸质阅读并存,再到以屏面阅读为主,这 ...
内容:
在全新的阅读格局下,做大副刊是个必然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读者已呈现分层化、多样性和个性化特点 从单纯的纸质阅读,到电脑、手机等屏面阅读和纸质阅读并存,再到以屏面阅读为主,这种全新的阅读格局带来的变化是深刻的,不仅仅是阅读载体的变化,而且是阅读主体在阅读方式、阅读体验等多方面的变化。阅读者的主体意识增加,可以选择性阅读的机会加大,最终,全民共读一张报纸一本杂志的现象,被读者选择性阅读、碎片化阅读、娱乐和社交内容的参与而分解。 从读者角度来看,呈现出分层化、多样性和个性化特点,依据兴趣而为。报纸副刊因其专业性特点,在这场“变革”中的“受伤”程度并不容易认定。从另一角度看,这种阅读者的分层化和个性化特点,契合了副刊本来就有的“基因”特征。报纸放大副刊,也即放大副刊的个性化,从而将更多对应的读者抓住。 基于这样的认识,不少晚报都市报精心推出和设计副刊。“副刊的读者由泛化的大众调整为分众化传播趋势下的小众,而且是以相同的文化趣味为联结的小众……严肃报纸副刊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以高雅文化品味为取向,吸引着精英知识分子阶层,各类大众化报纸副刊也在细分各种亚分化群体。”据此看来,争做副刊,是有依据的。(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 二、副刊内容的独有性是根本 报纸副刊既是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一种形态,又是报业中最具文学性和文化性的部分。副刊的独特性令其文体选择具有文艺性、边缘性和时代性三大特点。这是对副刊特性和地位的高度概括,呈现出独特性的特征。 众所周知,虽然同为报纸的抓手,用于新闻版面的新闻作品和用于副刊版面的文学性作品,有着本质的不同。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它是客观存在的,而文学性的内容,则是创作的结果。这就决定了用于不同报纸的同一新闻事实,可以由不同的记者采访而本质一致,而副刊作品具有个性化的创作特点,必定是特有的,有着独有的写作方式和独特的审美方式。在传媒业激烈竞争的今天,由于新媒体的出现和自媒体的参与,报纸抓取独家新闻已难上加难,转而在副刊上推出独有的内容,以此区别于其他媒体,抓取读者的眼球,不失为一条走得通的路径。(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 三、纯文学副刊阅读和发表的特有意义 具体到纯文学副刊,我们认为其阅读者定位更为精准。从文学样式来看,相对短小的散文和诗歌最适合报纸副刊刊用,而从事这两种体裁创作的作者在各地何止成千上万。 以江苏为例,从省市到县区,都成立了作家协会,会员众多。此外,还有群众性民间文学社团、诗社等,他(她)们成为报纸副刊阅读和创作的主要力量。我国报业素有新闻招客、副刊留客的说法,其实这一观点在今天并未过时,与互联网上大量提供给人们进行“快餐阅读”的文章相比,报纸上的副刊文章更应讲究文采,清新隽永,适合公众慢阅读,能产生阅读的快感。传统的纸质阅读讲究凝神静气,人们会读后深思,在接受文字符号的同时展开想象,启迪自身的智慧,获得美的享受。纸质的神奇特性,让阅读者“欲罢不能”。全媒体化之后的媒体要做两件事:在纸媒方面提供深度解析文章和精致阅读体验,在新媒体方面提供及时新闻。副刊内容恰恰能提供这种“精致阅读体验”。 (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 (作者为扬子晚报文化新闻部副主任)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