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驱动+内容为王”中迎来曙光2017年11月 作者:褚定华 邓国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浏览次数:0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颠覆性变革,英国传媒人清醒地梳理了整个传媒业的发展历程、自身存在的优劣势,并从中判断趋势、汲取能量。无疑,这是一种积极的姿态。
位于英国伦敦市中心的舰队街,是一条以河命 ...
内容: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颠覆性变革,英国传媒人清醒地梳理了整个传媒业的发展历程、自身存在的优劣势,并从中判断趋势、汲取能量。无疑,这是一种积极的姿态。 位于英国伦敦市中心的舰队街,是一条以河命名、并不宽敞的街道,前后也不过500米长。但它曾是英国纸媒的大本营,英国的第一份报纸、第一份彩色印刷报纸,都在这里诞生。100多家报馆聚居此地,清晨运送报纸的车辆,时常排成长龙,景象蔚为壮观。四五十年前,“进入舰队街工作”是英国新闻人的一大荣耀。 时移世易,如今的舰队街早已寸土寸金,满是金融、咨询机构。 2011年7月10日,《谢谢,再见》成为《世界新闻报》头版唯一的标题。这份当时隶属于默多克新闻集团、在英国拥有168年历史和280万销售量的著名报纸,因为窃听事件而停刊,消失在读者面前。 幸运的是,前《世界新闻报》执行主编尼尔·沃利斯并未远离,逐渐走出职业、家庭、人生困境的他,用丰富的纸媒经验、广阔的人脉资源,搭建着中英媒体交流的桥梁,亦成为世界传媒业风云变幻年代的一个忠实守望者、推动者。越是艰难前行的时代,越需要信仰的支撑。 我们这次英国之行最大的感触,莫过于英国新闻人浸透于骨子里的职业荣誉感。而这,恰恰是传媒业转型攻坚时期,最难能可贵的一种底气和精神。 两个重要的历史“拐点” “我们正经历着历史上关于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发行和认知信息领域最大规模的变革,这种变革不是渐进调整或技术性的,而是颠覆性的。”9月4日上午,抵达英国的第一堂课,伦敦城市大学新闻学教授乔治·布洛克就把这个残酷事实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他曾在《观察家》和《泰晤士报》担任多年的编辑,如今致力于研究数字化变革对新闻行业的影响,并给报业集团提供咨询和对策服务。 从咖啡屋到媒体帝国的崛起,乔治·布洛克梳理英国报业发展史后发现,英国的全国性报纸,从上世纪初发展至今,先后历经了两个重要的历史“拐点”: 一是上世纪50年代左右,向来增长的报业抵达顶峰,首次开始出现回落。当时,因无线电视的出现,英国媒体市场日渐拥挤、出现细分和碎片化发展。 二是从1986年开始,英国报纸的发行量出现更大幅度地下降,而2010年至今则进入加速衰退期,仅7年间,报纸发行量又缩减约1/3,周末版的缩减幅度更大。 与此同时,一组数据显示:今天,69%的英国人从电视获取新闻信息,48%的人选择网站,33%的人选择广播,29%的人选择报纸,网站呈上升趋势。短短4年间,报纸平台的地位,从2013年的40%下滑至2016年的29%,是四大媒体平台中,唯一持续下滑和下滑比例最大的。 伴之而来的,是持续下滑的广告投放量。从英国的数据来看,2012年至2015年,在广告投放总量稳定上升的情况下,网站、电视、移动三大平台的广告投放量持续上升,广播基本持平,而全球性报纸、地方性报纸、杂志三大纸媒平台,无一例外地下滑。其中,移动端的广告投放量基数虽然不高,但涨幅最大。带着早点和报纸去上班,人们已不再热衷这种生活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外形小巧却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传统纸媒的“双重下滑”意味着什么?研究历史,预判趋势,英国报业得出结论:此刻我们正在遭遇的,是来自于外部的巨大冲击和破坏。更可怕的是,这是一种不可抗力,且时刻处于变化之中——令我们迷茫无措又众说纷纭的新媒体时代。 更残酷的现实是,传统媒体失去的,不仅仅是广告经营收入、报纸发行数量,而且还包括对新闻的“控制权”:内容是否受欢迎,编辑不再有完全的掌控权,数据会告诉你答案,简而言之,数据决定一切。此外,虚假新闻空前的泛滥、视频取代文字的传言,也让传统媒体备受困扰。 步入多元探索的时代 在弹指间切换内容的今天,媒体人的焦虑感比以往更强烈,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媒体,也早早步入多元探索的时代。 已有197年历史的《卫报》,率先确立网站优先(数字化优先)战略,勇敢地投入互联网的怀抱,成为纸媒转型的先驱者。从1995年《卫报》科技部门推出Go2网站,到1999年“卫报无限”网站发布内容,再到2007年后不断开通网站的美国版、澳大利亚版,今天的《卫报》网站已成为英语世界中阅读量最大的网站之一。 不过,前来授课的《卫报》网站视频节目前任主管汤姆·哈博尔德却告诉我们:《卫报》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每周要亏损150万英镑,如今每周还在亏损100万英镑。由于内容免费阅读,网站的投入与收益,依然存在很大差距。而探索至今,《卫报》自己也无法看到这样的状态还要持续多久。 数字端的付费阅读,是纸媒转型背后的一大目标,但迄今为止,大家都不敢轻举妄动。很多报纸网站试图收费,但迫于用户大量流失,又重回免费阅读状态,继续为社交媒体无偿提供新闻内容。 一片无奈叹息声中,向来严肃的《泰晤士报》却已将付费阅读之路走到了第7个年头。 如今《泰晤士报》数字端(手机客户端、网站)的付费用户,已从当初的5000人增长为3.4万人,去年上涨了8%。与很多免费网站的用户相比,这些数字微不足道,但《泰晤士报》却小心珍藏。用户取消订阅的速度已经放缓一半,这让他们感到格外惊喜。 《泰晤士报》的周末版在英国独树一帜,他们希望继续用好这个优势。今年整个夏天,他们都在筹备一份将于星期天见报的新产品:Seven Days of Style,主攻时尚等内容,打造耳目一新的印刷版,并以全媒体方式来构建它,同步推出数字版,增强社交互动性。“我们的数字版,将来是要收费赚钱的!”《泰晤士报》执行编辑罗伯特说。 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留住和吸引年轻用户。“虽然纸媒发行量相对稳定,但若等纸媒死了,可能就后继无人了。”罗伯特说,为其他社交平台提供服务内容,终究是为他人作嫁衣,“我们对两份报纸(日报、周末版)依然是有信仰的,也会让读者心甘情愿地花钱买我们的新闻”。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每家报纸的应对措施不尽相同,也没绝对成功的范例!”尼尔·沃利斯如实相告,但媒体融合时代,是探索、试错、前进的年代,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值得我们观察、思考和学习。 (作者分别为浙报集团编委、《共产党员》杂志总编辑;浙报全媒体社会与生态新闻部主任助理)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