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刊研究室首页 >> 内刊建设 >> 社区报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

社区报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

2017年12月  作者:邢志鸿  来源:(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  浏览次数:0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中国的社区报绝大多数都是周报(偶尔出周二刊),每期只有8~16版,时效差,版面少,如搞新闻,肯定此路不通;如搞工作报道,办成小党报,也不行,因为体量有限,影响力也不够。那么,社区报如何在夹缝中 ...
内容:

 

  中国的社区报绝大多数都是周报(偶尔出周二刊),每期只有8~16版,时效差,版面少,如搞新闻,肯定此路不通;如搞工作报道,办成小党报,也不行,因为体量有限,影响力也不够。那么,社区报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呢?

  经过认真分析研判, 我们认为,社区报最大的特色就是为特定社区居民服务,为千家万户搭建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社区居民的大事小情都可借助这个平台发布与交流,快乐事可以分享,烦心事可以倾诉,这也是社区报的核心价值所在。《派河晨刊》应该扬长避短,走自己的路——为社区居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讯服务。

  网络时代,信息芜杂,无处不在,哪些信息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我们觉得取舍标准只有一个:对百姓有用。具体来说可概括为三点:

  一是政策的发布台:如,千余套公租房哪些人能入住?退休金上调几时可兑现?捐献遗体要办哪些手续?等等,作一番通俗易懂的解读。

  二是百姓的广告台:如招工,如征婚,如拼车,如家教,如求医,如寻亲……总之,社区居民家中有啥事,都可以在上面吼一嗓子。而且,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三是社区的宣传台:各个社区有啥动态?下一步要干啥?哪些需要群众配合?……这为沟通社区与居民提供了快捷通道。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信群、QQ群等社交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各种各样的“小圈子”也为人们搭建起一个个快捷通畅的沟通平台。从功能上来说,这样的平台与咱们社区报并无本质差异。但与仅限于亲人或熟人圈的沟通平台不同,社区报由于在发行上占尽优势,能够进入千家万户,其沟通范围之大、参与人数之多、公信力之强,这是其他任何一种社交媒体无法相比的。而且,我们是专业做新闻传播的,专业素养更是各种“小圈子”的交流平台难以企及的。这也是我们能够在新媒体时代生存下去的看家本领。而且,社区报搭建的“大圈子”还可以把熟人搭建的“小圈子”囊括进去,二者互通有无,各取所长,可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看一则寻亲报道就是这样的典型案例:

  2014年早春,我们从当地一家论坛上看到一则寻亲启事:一个叫江秋晓的湖南妹子在寻找她安徽的亲人。江女士提供的线索少得可怜,就是奶奶生前的回忆,主要有两条:一是地址:合肥西乡王家湾;二是人物:她爷爷王孝凤的侄子王乃雀(音)。别的就语焉不详了。

  面对这样一条几乎毫无头绪的线索,《派河晨刊》是做,还是不做?因为世事沧桑,很有可能我们忙活半天,结果还是三个字:找不到。但一番思考后,我们坚定地认为:社区报就是咱社区居民自己的报纸,读者就是我们的亲人,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作100%的努力,我们不做袖手旁观者,要做热心寻找者。于是,我们拿出报纸重要版面刊登这则寻亲新闻,并在头版显著位置加了条导读,主标劈头就问:“咱们肥西可有个王家湾?”,副标作了补充:“湖南耒阳女子来此寻亲,她说王家湾有她的亲人。”

  一石激起千重浪。这则寻亲启事在网站刊登后没有多少跟帖;可《派河晨刊》一刊登,不得了!众读者纷纷致电本报提供线索,更出人意料的是,王家的后人也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则消息,并根据我们报纸上提供的电话与江女士“单线联系”,最终确认:王家和江家本来就是一家,双方就是失散60多年的骨肉血亲!获悉这则喜讯,我们在高兴之余,又进一步策划相隔万水千山的两地亲人团圆,促成湖南寻亲者千里迢迢乘火车来肥西认亲。《派河晨刊》连续三期浓墨重彩地作了追踪报道,一时间,王家寻亲找到失散60多年的亲人成为上派河街谈巷议的话题,王家人更是找来这几期报纸,作为家族永久的珍藏。可以说,年轻的《派河晨刊》一战成名。后来,我们又促成了曹家、吴家等好几家失散多年的亲人破镜重圆。要知道,如今央视热播的寻亲栏目《等着我》当时还没有开办呢。

  寻亲成功,看似偶然的背后,其实有其必然的逻辑:纸质的存在,有一定的长久性、稳定性,在公信力层面,也比瞬息万变的网络信息来得可靠。就像自行车永远不能被飞机代替一样,社区报的区域贴近性、区域可靠性,远远高于网络信息。问题是,我们如何将“自行车”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

  (作者为合肥晚报主任编辑、原《派河晨刊》主编)

 

 

 

最新 . . .

· 《金华日报》《金华晚报》同时调整版面
· 毛泽东与《红色中华》报
· 楚天都市报全媒体平台更名为“极目新闻
· 抗疫战场,党报人在坚守
·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发布
· 报纸如何迎接“直播时代”新浪潮
· 传统品牌何以历久弥新
· 《长江日报》坚持开门办报 聚起"编外"
· 《湖北日报》战“疫”报纸入藏国家博物
· 活跃在党报上的通讯员
· 科技期刊编辑应做好“科学守门人”
· 《财经》年会在京举行
· 第九届人文社科集刊年会聚焦高质量发展
· “开门办报”之新解
· 《飞天》庆祝创刊70周年
·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上线北京日报客户端
· 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年会在湘召开
· 国内新闻纸市场明年或迎新挑战
· 四十五篇(组)文章入选第四届“期刊主
· 论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理念的三个转变

相关 . . .

· 企业内刊如何激发员工写稿热情的方略
· 浅谈企业报记者的职责与使命
· 企业报版面策划之我见
· 浅谈新闻写作中数字的运用
· 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认知中的责任
· 内刊:约稿的技巧
· 企业文化:为中广核集团扬帆远行导航
· 企业内刊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 内刊:怎样发现新闻 怎样表现新闻
· 内刊的跨企业合作之道
· 内刊的跨企业合作之道
· 发挥企业内刊的特殊作用
· 企业报“三忌”
· 怎样办好企业报
· 如何让内刊更有影响力
· 传媒业发展新趋势
· 如何办好外向和内外兼顾的内刊
· 报小天地宽——关于区县报的几点思考
· 企业传媒功不可没
· 加强科技信息传播 办出单位内部报刊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中国新闻培训网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