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学刊》:做有学术眼光的栏目 刊有思想含量的文章2019年04月 作者:段艳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浏览次数:0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关东学刊》创刊(原《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与《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进行合并重组,并经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更名)虽然只有短短3年时间,却引起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界的普 ...
内容:
《关东学刊》创刊(原《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与《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进行合并重组,并经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更名)虽然只有短短3年时间,却引起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界的普遍关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等内地高校,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台北师范大学等我国港澳台地区高校,哈佛大学、西华盛顿大学、东京大学、名古屋大学等国外著名大学的学者纷纷给《关东学刊》投稿。其作者群中,既有杨天石、刘梦溪、李欧梵等知名学者,也有王晓渔、商昌宝、袁洪权等青年学者。 一份由地方高校学报转型而来的学刊,能够吸引众多的学术名家为其撰稿,并在短时间内引起人文社科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被充分肯定,与其办刊思路、学术定位、栏目策划等各方面的努力有着密切关系。 从学报到学刊: 强化刊物学术品位 众所周知,全国各地的地方高校学报林立,但从内容品质、栏目特色到封面装帧、版式设计,能够做到令人眼前一亮、手不释卷的并不是很多。更重要的是,地方高校学报受制于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往往沦为解决本校教师职称论文发表需求的平台,本校、外校教师的人情稿充斥,无法顾及论文的学术水准,更遑论追求刊物自身的学术定位和学术特色。 据《关东学刊》杂志主编谢小萌介绍,在从学报到学刊的转型过程中,编辑部以及学校的主管领导都曾面临巨大的压力。幸运的是,长春工业大学校长张会轩虽是化工专家,却有着宽阔的学术视野和强烈的人文情怀,其充分意识到发展繁荣人文社会科学,打造高水平的人文社科学术展示平台,对大学、对社会的重要性,对刊物的更名和改版给予了大力支持。 转型成功后,作为一本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关东学刊》编辑部在刊物的编审标准、栏目策划、文章选用上强化刊物的学术品位,注重文章的思想与知识含量,坚持刊物要“策划有学术眼光的栏目,刊发有思想含量的文章”。 办刊定位: 立足东北面向全国 《关东学刊》虽然是长春工业大学主办的学术刊物,但没有将学术视野局限在东北一隅,而是立足东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展现出非常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学术雄心。 一方面,《关东学刊》的《学术视野》《名家讲坛》《学者庄园》等主要栏目,不论是在学术话题的选择上,还是在作者群体的构成上,都打破了地域限制,发表了大量来自全国及海外著名高校学者的重要文章。 另一方面,《关东学刊》又不脱离地方性,常设《关东文史》栏目,刊发了《末代皇帝溥仪〈我的前半生〉成书始末》《乡邦·地域·国家——清代吉林文学现象研究省思与展望》等一系列研究东北地域性历史、文学、文化的学术文章。每期的封二、封三上常设《漫画关东》《吟咏关东》栏目,刊发东北主题的书法、绘画作品,以书画的形式呈现东北的地方生活、历史和文化特色。 栏目策划: 自觉且独到的学术眼光 在刊物的学术栏目设置上,谢小萌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她多次向全国人文社科领域的权威专家咨询请教,以增强刊物栏目的学术性和前瞻性。 其中,《关东学刊》常设的《学者庄园》栏目便颇具特色。《学者庄园》每期由三类文章构成:一位知名学者的学术自传及其学术文章,再配上关于该学者的学术评介文章。从该栏目先后介绍的学者构成来看,既有杨天石、刘梦溪、胡军、陈子善等学术名家,也有王晓渔、张均、刘卫东等中青年学者。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学科经历了40余年的学术积累,亟须进行学术史的梳理和总结,而学人研究,恰恰是进行学术史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关东学刊》开设《学者庄园》栏目,倡导对不同代际的学者予以介绍、研究,体现出了其自觉、独到的学术眼光。 此外,《关东学刊》的《学术视野》栏目还刊发了李新宇、龚鹏程、冯玮、宁稼雨等国内外知名学者的重要学术文章。新近开辟的《名家讲坛》栏目,则先后刊出了国际知名学者李欧梵、张隆溪的系列讲座内容;《学林述往》栏目对老一辈学者治学、为人及文化活动的考据发微,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而那些即时开设的《子张诗歌评论小辑》《李应该〈公字寨〉评论专栏》《木心研究小辑》《熊培云诗歌评论小辑》等栏目,既敏锐地捕捉到了当前的学术热点,也体现出了《关东学刊》独到的学术立场。 学术刊物: “大情怀”不能少 面对理工类大学常有人对人文社科学术持有偏见,张会轩曾激励编辑部的同仁们说:“一个大学出版了一本有影响力的学术刊物,就是为学校打造了一个优秀的对外展示窗口,或者说是名片,其影响力不亚于建设好一个学科。” 谈及《关东学刊》的未来发展,谢小萌满怀信心地说:“当年周实先生让湖南的《书屋》杂志蜚声一时,徐南铁先生让《粤海风》成为文学和文化批评的重镇,郭铁城先生让同在东北的《文艺争鸣》一跃成为全国文学名刊,又如陶东风教授主编的《文化研究》、陈子善主编的《现代中文学刊》……短短几年就从校级刊物变成CSSCI集刊。这些都离不开办刊人的‘大情怀’,甚至几代办刊人的薪火相传,本着共同的思想价值追求汇聚于我们伟大的期刊事业之中。《关东学刊》将以此为榜样而努力奋进。”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