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优良办报传统凸显理论学术特色2019年06月 作者:张海鹏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次数:0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光明日报迎来创刊70周年,我作为光明日报的老读者、老作者,表示衷心祝贺!
我与光明日报发生直接联系,是1976年10月光明日报理论部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会议主题是批判“四人帮”在“文革”中鼓吹“ ...
内容:
光明日报迎来创刊70周年,我作为光明日报的老读者、老作者,表示衷心祝贺! 我与光明日报发生直接联系,是1976年10月光明日报理论部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会议主题是批判“四人帮”在“文革”中鼓吹“儒法斗争”等错误做法。我在会上有一个简短发言。11月13日,光明日报史学版整版发表了座谈会的发言,对于我国史学界拨乱反正、搞好研究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我第一次在光明日报发表学术文章,是1994年9月28日,那时我已担任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国台办约我写文章批驳台湾方面的错误言论,我的文章题为《论台海两岸暂时分离的由来——评台湾当局〈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这篇文章在两岸关系研究上是起了作用的。此后,我在光明日报发表的文章近30篇,如果加上在光明网发表的就更多了。这些文章,部分是我自己投稿的,部分是接受编辑约稿,有些个人心得的学术文章,如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等,也都是先在光明日报发表,均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较好影响。我接触到的不少专家学者也都表示,光明日报记载了他们的学术足迹,感谢几代新老编辑,你们给作者出了很好的题目,精心修改编排,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我们在学术界的影响。 作为一名老读者,我深深感到,思想理论和学术文化是光明日报的一贯特色,也是优势所在。光明日报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及时传播党的大政方针政策,特别是理论创新成果,用权威、学术的方式进行阐释宣传,对于推动理论深入人心、壮大主流舆论、传播主流价值等,均起着重要作用。光明日报的许多专刊副刊在读者中有着良好的口碑,有特色、有品位、有深度、有温度。像史学版、哲学版、文学遗产、经济学版、理论学术版等都有着悠久的传统,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紧随学术发展潮流,广泛参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活动,及时反映学术研究的重要成果和最新发展趋势,发表了不少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文章,组织了多次学术讨论,聚集、扶持了一批中青年才俊,为推动相关学科研究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光明日报也可以被视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的缩影,标注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理论高度、思想力度、学术深度和文化温度。 近年来,光明日报更加突出主旋律,努力体现时代特色,全方位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注重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为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国家大局、服务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平台。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光明日报对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等重大学术活动的重点策划与报道。2015年8月,光明日报派出多位记者驻会报道在济南举办的这次盛会,刊发了《中国历史科学走向世界的里程碑》等近十篇报道和文章,引起了中外参会学者的广泛关注。会后,光明日报还与中国史学会联合召开“新时期史学功能与史学家担当”座谈会,以通版的形式刊发与会专家发言。光明日报用这么多篇幅,全程关注史学界这次国际会议,这既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学的重视给我国历史学界带来的深深鼓舞,也体现了光明日报的学术特色和理论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给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出了大题目。如何更好体现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学术的指导,如何更好体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特点,如何落实总书记提出的任务,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渗透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中去,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我觉得光明日报,特别是理论部承担着重要使命,希望继续下功夫,分析各学科状况,组织各学科学者展开讨论,大力刊载体现民族性、主体性、时代性、原创性的学术理论力作,为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